2011年曆史研究所主要科研成果目錄
一、專著
著作名稱 | 著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商代史卷一 商代史论纲 | 宋鎮豪 | 59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|
商代史卷四 商代社会與国家 | 王宇信 徐义华 | 72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|
商代史卷六 商代经济與科技 | 杨升南 马季凡 | 91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0年10月 |
商代史卷八 商代宗教祭祀 | 常玉芝 | 63.6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|
商代史卷九 商代战争與军制 | 羅琨 | 64.5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商代史卷十一 殷遗與殷鉴 | 宮長爲 徐义华 | 55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|
中国妇女通史 秦汉卷 | 彭衛 楊振紅中国妇女通史 元代卷 | 41.9萬 | 杭州出版社 2010年11月 |
中国妇女通史 元代卷 | 陳高華 | 26.8萬 | 杭州出版社2011年1月 |
中国妇女通史 清代卷 | 郭松義 | 71萬 | 杭州出版社2011年1月 |
公羊學與漢代社會 | 宋豔萍 | 26萬 | 學苑出版社 2010年11月 |
《天聖令》與唐宋制度研究 | 黃正建主編(李錦繡、牛來穎、楊寶玉、吳麗娛、孟彥弘等參加撰寫) | 55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|
明代中外關系史論稿 | 萬明 | 81.8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|
治政與事君:呂坤及其經世思想研究 | 解揚 | 28萬 | 生活、讀書、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9月 |
中国经学思想史 第三卷(上下) | 姜廣輝主編、王啓發、吳銳、張廣保張文修、張海晏、鄭任钊等參加撰寫 | 98.7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中国经学思想史 第四卷(上下) | 姜廣輝主編、張海晏、汪學群、鄭任钊、謝寒楓等撰寫 | 73.8萬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中國儒學史·清代卷 | 汪學群 | 46萬 | 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1年6月 |
口述史讀本 | 定宜莊汪潤主編 | 41萬 |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|
韓中國境史研究(韓文版) 明清時期的中朝邊界史(中文版) | 李花子 | 25萬 | 韓文版;首爾慧眼出版社,2011年1月中文版;知識産權出版社2011年6月 |
元朝與高麗關系研究 | 烏雲高娃 | 20萬 |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|
中國婚姻小史(修訂本) | 孫曉 | 22萬 |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 |
道醫陶弘景研究 | 劉永霞 | 18萬 | 巴蜀書社 2011年11月 |
清代雍正時期的京畿水利營田 | 李成燕 | 30萬 |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|
民國史學述論稿(1912—1949) | 謝保成 | 35萬 |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|
二、論文集
名稱 | 著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甲骨文與殷商史·新二輯(紀念胡厚宣先生百年誕辰專輯) | 宋鎮豪主编、劉源副主编 | 38萬 |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11月 |
簡帛研究二00九 | 蔔憲群楊振紅主編 | 32萬 |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|
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制的形成與三教、文學(日文版 | 曆史研究所、日本(財)東方學會編 | 30萬 | (日本)汲古書院2011年.9月 |
隋唐宋辽金元史论丛 第1輯 | 曆史所隋唐宋遼金元史研究室編 | 35萬 | 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2月 |
明史研究论丛·第九輯 | 萬明主编 | 41萬 | 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6月 |
清史論叢 2011年號 | 曆史所清史研究室編 | 43.2萬 |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.1 |
歐亞學刊·國際版新1輯(總第11輯) | 余太山、李錦繡主編 | 60萬 | 商務印書館2011年. |
絲瓷之路: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 第1輯 | 余太山、李錦繡主編 | 43萬 | 商務印書館2011年 |
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 第七集 | 曆史研究所學刊編委會編 | 50萬 | 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 |
三、學術資料、古籍整理
名稱 | 作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 | 宋鎮豪、趙鵬、马季凡编著 | 約30萬字、图版約5000幀, | 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8月 |
元典章(古籍整理) | 陳高華、张帆、劉曉 | 178萬 | 中華書局、天津古籍出版社,2011年8月 |
史记考证资料汇编 (国家古籍整理项目,10冊) | 孫曉主编 |
| 巴蜀書社,2010年11月 |
域外漢籍珍本文庫·第2輯90本 | 孫曉主持 | 部分書目提要撰寫、審定(5萬字) | 人民出版社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 |
顧颉剛全集(62卷) | 顧颉剛著王煦華顧潮等整理 | 2500萬 | 中華書局2010年12月 |
滿漢文化交流史話 | 定宜莊 | 12.2 | 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.2 |
四、普及讀物
白話翻譯:白話精華二十四史·隋書(上下) | 莊小霞, | 53萬 | 現代教育出版社,2011年5月 |
白話翻譯:白話精華二十四史·元史 | 劉曉 | 61.5萬 | 現代教育出版社,2011年5月 |
悅讀經典 | 王藝 | 25萬 | 北京三聯出版社2011年10月 |
五、論文
(一)先秦史研究室
名稱 | 作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《十家论坛·骨签研究·宋鎮豪访谈》 | 宋鎮豪 | 1.6千 | 《書譜》總第102期·骨签专輯·2010年秋, 香港书谱出版社, 2011年2月 |
《商代史研究的新進展》 | 宋鎮豪 | 13千 | 《社科大讲堂(史学卷)》 ,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1年1月 |
《商代史著述的新進展》 | 宋鎮豪 | 18千 | 《長江·三峽古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》,重慶出版集團、重慶出版社 2011年5月 |
《先秦秦漢時期的刀筆書跡與墨跡書法》(上) | 宋鎮豪 | 9千 | 《書譜》總第103期·金文专輯·2010年冬,香港書譜出版社,2011年7月 |
《序<甲骨文藝術概論>》 | 宋鎮豪 | 2千 | 《甲骨文藝術概論》, 中国书店 ,2011年10月 |
《記曆史所收藏的甲骨殷墟甲骨文》 | 宋鎮豪 | 11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4期 |
《甲骨文所見殷人的祀門禮》 | 宋鎮豪 | 18千 | 《甲骨文與殷商史》新二輯·纪念胡厚宣先生百年诞辰专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11月 |
《談談商代開國名臣伊尹》 | 宋鎮豪 | 7千 | 《楚简楚文化與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上), 武汉大学, 2011年10月 |
《殷墟甲骨文中的建築稱名》 | 宋鎮豪 | 12千 | 美國新澤西州Rutgers University(羅格斯大學) 2011.11.11-12商及上古中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|
《張政烺批注〈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〉》減鍾至鑄子簠部分批注整理 | 劉源 | 20千 | 朱凤瀚主编,中華書局,2011年4月 |
《周公廟“甯風”蔔甲的初步研究》 | 劉源 | 5千 | 沈長雲、張翠蓮編《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科學出版社,2011年8月 |
《探索西周王朝的新進展:讀李峰〈西周的政體〉》 | 劉源 | 10千 | 《中國學術》第30輯,商務印書館 |
《先秦文獻征引湯誓考》 | 劉義峰 | 5千 | 《赵光贤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甲骨新綴三則》 | 劉義峰 | 0.5千 | 先秦史研究室網站,2011年5月19日 |
《傅斯年與甲骨學》 | 劉義峰 | 8千 | 《傅斯年學術思想的傳統與現代研討會論文集》,天津出版社,2011年10月 |
《無名組蔔辭的分類與斷代》 | 劉義峰 | 10千 | 《甲骨文與殷商史》新二輯,2011年 |
《甲骨組類學》 | 劉義峰 | 1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四期 |
《由一例合文談到蔔辭中的“ | 孫亞冰 | 13千 | 《甲骨文與殷商史》(新二輯)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 |
《花東蔔辭解诂》 | 孫亞冰 | 8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4期 |
《甲骨文考釋四則》 | 趙鵬 | 7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,2011年第4期 |
《“艱”字補釋》 | 孙俊、趙鵬 | 10千 | 《甲骨学殷商史》新二輯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 |
《以清華所藏一坑甲骨爲例淺談蔔骨 的鼓面施鑿現象》 | 任會斌 | 10千 | 《紀念徐中舒先生單誕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巴蜀書社,2010年12月 |
《飲食之下的青銅器》 | 張翀 | 10千 | 《蘇州文博論叢》總第1輯,文物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中國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論 探索》 | 王震中 | 30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》 2011年第3、4期連載 |
《夏商分界、夏文化分期及“夏文化” 定義諸題新探》 | 王震中 | 15千 | 《華夏考古》2011年第4期 |
《三皇五帝傳說與中國上古史研究》 | 王震中 | 54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學刊》第七 集,商務印書館2011年 |
《中國古代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淵源及其對自然的保護》 | 王震中 | 11千 | 《炎黃文化研究》第十二輯,大象出版社2011年 |
《陶寺邦國文明與中國古史體系》 | 王震中 | 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1年8月16日 |
《<子貢與中華儒商文明>序》 | 宮長爲 | 6千 |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|
《談談黃帝文化的表象與特征問題》 | 宮長爲 | 6千 | 《缙雲黃帝文化集》人民出版社 2011年10月 |
《由一個假設所引發的爭議》 | 宮長爲 | 8千 | 《趙光賢先生百年紀念文集》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 2011年7月 |
《缙雲黃帝文化文集》(論文集) | 宮長爲主编 | 40萬 |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|
(二)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
名稱 | 作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從曹操入仕看漢末孝廉察舉之演變 | 蔔憲群 | 8千 | 安徽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|
《文化複興時代的曆史回望與前瞻》 | 蔔憲群 | 3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1年6月28日。 |
《從出土秦漢律看中國古代的“禮”、“法”觀念及其法律體現——中國古代法律之儒家化說商兌》 | 楊振紅 | 37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0年第4期,《光明日報》2011年2月10日11 版“新論集萃”以《中國古代法律之儒家化說商兌》爲題介紹內容提要。 |
《從出土“算”、“事”簡看兩漢三國吳時期的賦役結構——“算賦”非單一稅目辨》 | 楊振紅 | 20千 | 《中華文史論叢》2011年第1期,被《人大複印資料·先秦、秦漢史》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 |
《泾陽小考二則》 | 楊振紅 | 20千 | 《泾陽小考二則》,黄民兴、王铁铮编《树人启智——彭树智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|
书评:《一部壹s易逦中心探讨秦汉法史的新作》 | 楊振紅 | 3千 | 《石家莊學院學報》2011年第1期 |
访谈:《世纪简帛学:郁郁乎焕哉——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振紅》 | 楊振紅 | 3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1年3月29日第4版(總第175期) |
《簡牍時代的倉廪圖:糧倉、量器與簡牍——從漢晉畫像所見糧食出納場景說起》 | 馬怡 | 45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(第七集),商務印書館,2011年 |
《天長紀莊漢墓所見“奉谒請病”木牍——兼談簡牍時代的谒與刺》 | 馬怡 | 28千 | 《簡帛研究二〇〇九》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11年 |
《漢代畫像中的兩幅“奉谒”圖》 | 馬怡 | 6千 | 《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》,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年 |
《漢畫像所見“磬折”與“微磬”》 | 馬怡 | 5千 | 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》第七輯,岳麓书社,2011年 |
《東漢趙儀碑釋考》 | 馬怡 | 8千 |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、漢中市博物館編《中國“漢三頌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三秦出版社,2011年 |
《武威漢墓之旐——墓葬幡物的名稱、特征與沿革》 | 馬怡 | 25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4期 |
《嶽麓書院藏秦簡》 | 邬文玲(合著) | 本人承擔80千 | 《嶽麓書院藏秦簡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漢畫像石中的“魚車圖”》 | 宋豔萍 | 8千 | 《四川文物》2010年第6期 |
《戰國秦漢畫像中的龍、魚、鳥組合》 | 宋豔萍 | 12千 | 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》第七輯,岳麓书院2011年3月 |
《漢畫像石研究四則》 | 宋豔萍 | 14千 | 《秦汉史论丛(第十二輯)》,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|
《試論東漢前期的公羊學》 | 宋豔萍 | 10千 | 《理論學刊》2011年第5期 |
《漢代畫像中“牛郎織女”星象圖試析》 | 宋豔萍 | 12千 | 《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》2011年10月 |
轉載:《漢畫像石中的“抱持神”》 | 宋豔萍 | 7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1年第3期轉載 |
《曆史文化景觀下的垓下之戰》 | 趙凱 | 8千 | 《宿州師院學報》2011年第10期 |
《<漢書.文帝紀>“養老令”新考》 | 趙凱 | 9千 | 《南都學壇》2011年第6期 |
《長沙走馬樓所見三州倉出米簡初探》 | 戴衛紅 | 13千 | 《吳簡研究》第三輯 中華書局2011年6月版 |
《魏晉南北朝官員給谥程序——魏晉南北朝官員谥法、谥號研究(三)》 | 戴衛紅 | 11千 | 《南京曉莊學院學報》2011年第2期 |
《天長紀莊漢墓木牍所見“鐵官丞”》 | 戴衛紅 | 5.8千 | 《簡帛研究二○○九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|
《2010年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綜述》 | 戴衛紅 | 16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3期 |
《“中國·宿豫首屆項羽文化國際研討會”會議綜述》 | 莊小霞 | 3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0年第11期 |
《走馬樓吳簡采集簡“戶籍簿”複原整理與研究——兼論吳簡“戶籍簿”的類型與功能》 | 淩文超 | 46千 | 《吳簡研究》第3輯 中華書局,2011年6月 |
《走馬樓吳簡所見“士伍”辨析》 | 淩文超 | 13千 | 《吳簡研究》第3輯 中華書局,2011年6月 |
《長沙走馬樓吳簡研究論著目錄(三編)》 | 淩文超 | 17千 | 《吳簡研究》第3輯 中華書局,2011年6月 |
《走馬樓吳簡兩套作部工師籍比對複原整理與研究》 | 淩文超 | 68千 | 《簡帛研究二○○九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|
(三)隋唐宋遼金元史研究室
名稱 | 作者 | 字數 | 出版社、出版時間 |
《<天聖令>》與唐宋制度研究》撰寫 | 黃正建 | 75千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|
《敦煌吐魯番法典文書中《律》《律疏》文書性質再議》 | 黃正建 | 6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 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唐代衣食住行の研究と日本の資料》 | 黃正建(河上麻由子譯) | 10千 | 《東方學》121輯,2011年1月 |
《“策勳十二轉”新解”商榷》 | 薛轲(黃正建) | 2千 | 《中華讀書報》2011年4月6日15版 |
《唐代“袴奴”、“半臂”與日本資料》 | 黃正建 | 9千 | 《丝绸之路图像與历史论文集》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|
《一條有關“武周律”的珍貴石刻資料》 | 黃正建 | 1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3期 |
《元代大道教史補——以北京地區三通碑文爲中心》 | 劉曉 | 11千 | 《中華文史論叢》2010年第4期 |
《金元北方雲門宗初探——以大聖安寺爲中心》 | 劉曉 | 18千 | 《曆史研究》2010年第6期 |
《元代非皇帝怯薛輪值的日次問題——兼談〈元典章〉與〈至正條格〉的一則怯薛輪值史料》 | 劉曉 | 6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元代道教公文初探——以〈承天觀公據〉與〈靈應觀甲乙住持劄付碑〉爲中心》 | 劉曉 | 25千 | 《東方學報》(京都)第86冊 2011年8月 |
《<天聖令>與唐宋制度研究》撰寫 | 牛來穎 | 74千 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|
《天聖令中的“别勅”》 | 牛來穎 | 19千 | 《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》法律出版社,2010年11月 |
《天聖令·赋役令》丁匠条释读举例——兼與《营缮令》比较 | 牛來穎 | 16千 | 《唐史論叢》第13輯,2011年2月 |
《唐宋都城社會結構研究》讀後 | 牛來穎 | 3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4期 |
《天聖令》唐宋令关系與编纂特点 | 牛來穎 | 15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唐禦史台考略》 | 江小濤 | 34千 | 《隋唐宋辽金元史论丛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遼聖宗時期的宰執群體.》 | 關樹東 | 17千 | 《宋史研究論叢》第十一輯,河北大学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屯留宋村金墓題記》 | 關樹東 | 7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遼金史辭典·詞條 | 關樹東 | 40千 | 《遼金史辭典》 (邱樹森主編) 山東教育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楊貴妃與安祿山“三日洗兒”的儀式解讀》 | 雷聞 | 6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黑水城元代文獻研究二則》 | 張國旺 | 8千 | 《隋唐辽宋金元史研究论丛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元朝前期漢人監察禦史的出身與遷調》 | 蔡春娟 | 15千 |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蕭撻凜家族世系考》 | 康鵬 | 9千 | 《新亞洲論壇》第4輯,(韓国)首尔出版社,2011年8月 |
《遼代燕雲地區的統治方式——以軍事職能爲中心的考察》 | 康鵬 | 14千 | 《北方文化研究》2卷1號,(韓國)檀國大學北方文化研究所,2011年6月 |
《遼代西北路招討司再探——兼談遼朝西北路的防禦體系》 | 康鵬 | 12千 | 《宋史研究論叢》第10輯,河北大学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遼代西南面安撫使司研究》 | 康鵬 | 4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北宋東京的衙署與士人交遊》 | 梁建國 | 16千 | 《宋史研究论文集》 湖北人民出版社,2011年6月 |
《2010年宋史研究綜述》 | 梁建國 | 16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5期 |
《唐懿宗的皇後》 | 陳麗萍 | 3.9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0年第4期 |
《唐<內人蘭英墓志釋讀>——兼論唐代後妃的收養現象》 | 陳麗萍 | 11千 | 《碑林集刊》十六集,三秦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讀兩<唐書>劄記四則》 | 陳麗萍 | 14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唐睿宗豆盧貴妃史事考證》 | 陳麗萍 | 15千 | 《唐史論叢》第十三輯,三秦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唐宣宗的後妃》 | 陳麗萍 | 21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第七集》,商務印書館,2011年10月 |
《俄藏敦煌文獻研究述評》(1919-2010年) | 陳麗萍(與楊寶玉合撰) | 22千 | 《2011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8月 |
《俄藏敦煌文獻研究論著目錄》(1919-2010年) | 陳麗萍(與楊寶玉合撰 | 18千 | 《2011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》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8月 |
《敦煌学概论》第六章第二节 (唐前期的敦煌石窟艺术) | 陳麗萍 | 43千 | 郝春文主編《敦煌學概論》,高教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“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學研究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”綜述》 | 陳麗萍(與侯振兵合写) | 3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5期 |
(四)明史研究室
《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考論:兼論外交特色形成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系》 | 萬明 | 34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 2010年第4期 |
《明代內官第一署變動考:以鄭和下西洋爲視角》 | 萬明 | 16千 | 《北京聯合大學學報》 2010年第4期 |
《明代青花瓷西傳的曆程:以澳門貿易爲中心》 | 萬明 | 17.5千 | 《海交史研究》2010年第2期 |
《山東半島與古代中韓關系》 | 萬明 | 3.5千 | 《山東半島與古代中韓關系》 中華書局2010年12月 |
《明代佛教的地方空間》 | 萬明 | 4千 | 《明代佛教方志研究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|
《明代快船考》 | 萬明 | 15千 | 《中國航海文化之地位與使命》上海書店 2011 |
《商品、商人與秩序:晚明中國海上世界的重新解讀》 | 萬明 | 27.5千 | 《古代文明》 2011年第3期 |
《明代诏令文書整理與研究刍議:兼及诏令與宮廷關系的考察》 | 萬明 | 10千 | 《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第一輯 紫禁城出版社2011 |
《追思與傳承:明清檔案的整理與延伸》 | 萬明 | 8千 | 《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》, 中華書局2011 |
《明初政治新探:以诏令爲中心》 | 萬明 | 35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九輯 紫禁城出版社2011 |
《明令新探》. | 萬明 | 30千 | 《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》社科文獻出版社 2011年1月 |
《賀欽之學與成化弘治間的學術》 | 張兆裕 | 14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九輯 |
《銀章密奏與洪熙中樞密奏》 | 趙現海 | 13千 | 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第6期 紫禁城出版社,2010年11月 |
《洪武初年甘肅地緣政治與明朝西北疆界政策——由馮勝“棄地”事件引發的思考》 | 趙現海 | 20千 | 《古代文明》第1期,2011年1月 |
《榆林明長城考察記——“長城社會史”視野下長城研究與保護的新思考(一)》 | 趙現海 | 40千 | 《炎黃文化研究》第12輯,大象出版社2011年5月 |
《明代“東宮政治”論——以正德朝東宮舊僚集體爲個案》 | 趙現海 | 4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7輯,商務印書館,2011年10月 |
綜述:《“新農民戰爭史”的提出——明末張獻忠農民戰爭史研究的過去、現在與可能》 | 趙現海 | 13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第2期,2011年4月 |
綜述:《2010年明史研究綜述》 | 趙現海 | 16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4期 |
明代薊鎮之建立與權力、轄地變遷考 | 趙現海 | 1.4 | 明代薊鎮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|
《顧憲成贈谥、從祀文廟成敗探析》 | 張憲博 | 34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0年第4期 |
《政治宿求與理學氣節——東林黨人講學考》 | 張憲博 | 54千 | 《明太祖與鳳陽——朱元璋暨鳳陽帝鄉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》,黃山書社,2011 |
《清代的京控——壹s吻斐癄懼行摹 | 阿風 | 30千 | 夫馬進主編《中國訴訟社會史研究》,京都大學出版會,2011年 |
《明代後期徽州府休甯縣訴訟案卷集〈不平鳴稿〉探析》 | 阿風 | 30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九輯,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|
綜述:《2009年日本的明清史研究》, | 阿風 | 1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1期。 |
《弘光政權對清政策與山東的喪失》 | 張金奎 | 24千 | 明史研究论丛》第九輯 |
《明代山東地區棗強裔移民考》 | 張金奎 | 15千 | 《古代文明》2011年第4期 |
書評:評于志嘉《衛所、軍戶與軍役——以明清江西地區爲中心的研究》 | 張金奎 | 2.5千 | (台)《明代研究》第16期 |
《明代的書院藏書樓》 | 陳時龍 | 24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九輯 |
《萬历张府抄家事述微——以丘橓<望京樓遺稿>爲主要史料》 | 陳時龍 | 31千 | (港)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第53期,2011年6月 |
《以慈湖學的名義——十六世紀陽明學在慈溪的傳播》 | 陳時龍 | 23千 | 《國學研究》2010年12月第26卷 |
書評:蔔正民《明代社會與國家》, | 陳時龍 | 4千 | 《中國學術》2011年第29輯 |
書評:《吳震<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>評介》 | 陳時龍 | 2.6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5期 |
《萬历封贡之败與君臣关系的恶化——以吕坤(1536-1618)萬历二十五年被迫致仕为例》 | 解揚 | 18千 | 牛建强、高林华主编:《高拱:明代政治與其他》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|
《期成實務的困難——呂坤<實政錄>在地方上的施行問題》 | 解揚 | 34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9輯
|
(五)清史研究室
《中原崛起的曆史思考》 | 陳祖武 | 3千 | 《首屆中原經濟區論壇講演集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|
《<張履祥與清初學術>序》 | 陳祖武 | 2千 | 张天杰:《張履祥與清初學術》,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 |
《關于新中國曆史學六十年的幾點思考》 | 陳祖武 | 3千 |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、北京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:《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——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》,中華書局2011年8月 |
《流村鎮志序》 | 陳祖武 | 2千 | 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|
《敢有擔當的滿洲勳戚父子》 | 楊珍 | 3千 | 《紫禁城》2011年第4期 |
《翰林院檢討問斬平則門》 | 楊珍 | 3千 | 《紫禁城》2011年第5期 |
《清宮遺事摭拾》 | 楊珍 | 14 千 | 《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第一輯),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4月 |
《滿文檔案與清代人物傳記》 | 楊珍 | 2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,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 |
《康熙容教令》 | 吳伯娅 | 3千 | 《清史鏡鑒》第4輯,国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2月 |
《耶稣會士與圓明園》 | 吳伯娅 | 3千 | 《清史鏡鑒》第4輯,国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2月 |
《乾隆帝與詩翁沈德潛》 | 吳伯娅 | 3千 | 《清史鏡鑒》第4輯,国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2月 |
《康熙時期的“禁教”與“容教”》 | 吳伯娅 | 3千 | 《中國文化報》2011年5月27日 |
《滿族第一大詞人納蘭性德》 | 吳伯娅 | 3千 | 《紫禁城》2011年第8期 |
《乾隆帝與法國傳教士蔣友仁》 | 吳伯娅 | 12千 | 《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第一輯),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4月 |
《汪绂與江永之書信往還》 | 林存陽 | 19千 | 《徽學》第六卷,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、安徽大學出版社 2010年12月 |
《朱筠與清中葉學術變遷》 | 林存陽 | 15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(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明清史》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)2011年第1期 |
《朱筠學述》 | 林存陽 | 33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《近三十年李觏研究綜述》 | 林存陽 | 21千 | 方樹成主編:《李觏研究論文集》,大衆文藝出版社 2011年4月 |
《史料·個案·宏通——鄭天挺先生研治清史的啓示》 | 林存陽 | 15千 |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、北京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:《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——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》,中華書局2011年8月 |
《李觏對禮的體認與經世建構》 | 林存陽 | 15千 | 《孔子学刊》第二輯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|
《<唐將書帖>揭開明朝東征記憶》 | 楊海英 | 3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1年1月20日 |
《萬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管窥》 | 楊海英 | 14千 | 《明代薊鎮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|
《明代萬历援朝战争期间的术士》 | 楊海英 | 19千 |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、北京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:《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——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》,中華書局2011年8月 |
《南兵遊擊胡大受敕谕建州女真考》 | 楊海英 | 16千 | 《清代滿漢關系研究》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 |
《書<唐將書帖>後》 | 楊海英 | 5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,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 |
《“康乾盛世”說淵源考》 | 李華川 | 11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《清末中國人創作的法文小說》 | 李華川 | 3千 | 《讀書》2011年第6期 |
《中古時期陝北地區武人與武將家族》 | 魚宏亮 | 10千 | 延安大學“陝北曆史文化與楊家將研討會”會議論文2011年8月12日 |
《中華大典·法律典·刑法分典》 | 魚宏亮(副主编) | 500萬 |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|
《民族國家與價值邊界》 | 魚宏亮 | 8千 | 《讀書》2011年第11期 |
《安徽通史》“清代卷” | 朱昌榮(合著) | 100千 |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|
《程瑤田樸學成就探析》 | 朱昌榮 | 7千 | 《南都學壇》2011年第2期 |
《晚明社會變遷與思想領域幾個重大問題的檢討》 | 朱昌榮 | 18千 | [韓]《中國史研究》第71輯,2011年4月 |
《清入關前政權儒學化再思考》 | 朱昌榮 | 20千 | 《清代滿漢關系研究》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 |
《再論清初程朱理學的“複興”》 | 朱昌榮 | 2.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(该文被求是雜志社主办的“求是理论网”的“学术版”全文转载)2011年8月25日 |
《“康乾盛世再思考”研討會概述》 | 李娜 | 3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《試論明代後期地方政府的“協濟”問題——以<賦役全書>爲中心》 | 李娜 | 10千 |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、北京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:《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——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》,中華書局2011年8月 |
《<清朝續文獻通考·經籍考>史源探析》 | 李立民 | 6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《2010年清史研究綜述》 | 王士皓 李立民 | 20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3期 |
《“最为持平”之約——对晚清时期中国與拉美国家建交条約的认识》 | 王士皓 | 9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(六)思想史研究室
《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思想史研究》 | 張海燕 | 25千 | 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8月(2010年未登記) |
《20世紀的中國思想史研究》 | 張海燕 | 22千 | 《社科大講堂·史學卷》,經濟管理出版社,2011年1月 |
《經典崇拜與道德自覺——朱熹的詩學思想》 | 張海燕 | 25千 | 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三卷上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11月 |
《姚際恒〈詩經通論〉的疑古精神》 | 張海燕 | 25千 | 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四卷上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11月 |
《朱子“實理”觀下的禮學實踐壹s岸Y在朱子之學中的位置》 | 牟堅 | 30千 | 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集刊》第七輯 |
《朱子<中庸>诠釋中的實理觀——“理之實”與“實乎此理之實”》 | 牟堅 | 30千 | 《哲學門》2011年7月,總第23輯 |
《祝瑞開談儒家的核心思想》 | 牟堅 | 3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010年12月2日 |
《敦煌本〈化胡歌〉八首校注》 | 高原樂 | 千 | 《弘道》2010年第3期,總第44 期 |
《敦煌本〈尹喜哀歎〉五首校注》 | 高原樂 | 千 | 《弘道》2011年第1期,總第46期 |
《朱熹論近思錄》 | 汪學群 | 10千 | 《炎黃文化研究》第十二輯,大象出版社2011年 |
《一切總歸儒林——試論黃宗羲的儒學史觀》 | 汪學群 | 15千 | 《多元範式下的明清思想研究》,三聯書店2011年. |
《陳確的性善論》 | 汪學群 | 11千 | 《江南大學學報》2011年第四期 |
《清初學者對宋儒圖書易學的批判》 | 汪學群 | 20千 | 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四卷上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|
《李光地與周易折中》 | 汪學群 | 20千 | 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四卷上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|
《王夫之“六經責我開生面”的經學思想》 | 汪學群 | 20千 | 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四卷上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|
《〈公孫龍子·指物論〉新诠》 | 江向東 | 19千 | 《 中國哲學史》(季刊)2011年2月第1期,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|
《試析陽明心學的當代意義——從康德的“價值主體性”問題視角對〈傳習錄〉中之“良知”觀念的一種解讀》 | 江向東 | 7千 | 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:《國際陽明學研討會:論文及提要》(2011年10月30日-11月1日,中國余姚) |
《<春秋公羊傳>》的君臣觀念 | 鄭任钊 | 12千 | 《前沿》2010年第22期 |
《劉基<春秋明經>》若幹問題探究 | 鄭任钊 | 14千 | 《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》2011年3期 |
《何氏公羊三十論》 | 鄭任钊 | 16萬 | 《儒藏》精華編第85冊,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2月 |
《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》 | 鄭任钊 | 4萬 | 《儒藏》精華編第85冊,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2月 |
《中國經學思想史》第三卷,第76章、第105章 | 鄭任钊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多重視野下的西方全真教研究》 | 張廣保 |
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8月 |
《中国经学思想史》第三卷 第53章、54章 | 張廣保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中國經學思想史》第三卷第66章、68章、72章、73章 | 張文修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中國經學思想史》第四卷,第102章 | 謝寒楓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葛洪的道論與魏晉士人的精神生活》(日文) | 王啓發 收 | 20千 | 渡邊義浩編《魏晉南北朝貴族制的形成與三教·文學》一書汲古書院(日本)2011年9月 |
《中國經學思想史》第三卷第55、70章 | 王啓發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中國經學思想史》第三卷第71章 | 吳銳 |
|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|
《敦煌本〈化胡歌〉八首校注》 | 高原樂 | 5千 | 《弘道》2010年第3期,總第44 期。 |
《敦煌本〈尹喜哀歎〉五首校注》 | 高原樂 | 5千 | 《弘道》2011年第1期,總第46期 |
(七)中外關系史研究室
《唐開元二十五年倉庫令研究》 | 李錦繡 | 18千 | 《天聖令與唐宋制度研究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1年3月 |
《唐開元二十五年倉庫令所載給糧標准考??兼論唐代的年齡劃分》 | 李錦繡 | 15千 | 《天聖令與唐宋制度研究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1年3月 |
《唐“五行帳”考》 | 李錦繡 | 24千 | 《燕京學報》新29期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0年11月,收入《新史料?新觀點?新视角:天聖令论集》(下),台湾元照出版公司,2011年1月 |
《唐代財政史研究的幾個問題》 | 李錦繡 | 22千 | 《社科大講堂:史學卷》,劉迎秋主編,北京:經濟管理出版社,2011年1月 |
Chengpang and the Tang Empire | 李錦繡 | 30千 | Eurasian Studies, Vol. 1, 2011 |
《“以數紀爲名”與“以土地爲名”??唐代前期諸牧監名號考》 | 李錦繡 | 18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1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 |
《史诃耽與隋末唐初政治??固原出土史诃耽墓志研究之一》 | 李錦繡 | 18千 | 《絲瓷之路: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》第1輯,商務印書館,2011年4月 |
《新出唐陽朔縣銀铤考釋》 | 李錦繡 | 21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1期 |
《〈西域圖記〉考》 | 李錦繡 |
| 《歐亞學刊》国际版第1輯(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),商務印書館,2011年 |
《18、19世紀朝鮮的“土門江”、“分界江”認識》 | 李花子 | 13千 | 北京大學亞洲-太平洋研究院编:《亚太研究论丛》第七輯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高麗末朝鮮初對公險鎮的曆史記憶》 | 李花子 | 13千 | 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等編:《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》,甘肅人民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朝鲜时代的长白山踏查记與“白山图”》 | 李花子 | 13千 | 余太山、李錦繡主編:《歐亞學刊》(国际版)新1輯(總第11輯),商務印書館,2011年 |
《大韓帝国时期(1897-1910年)的疆域观與间岛政策的出台》 | 李花子 | 10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,商務印書館,2011年 |
《清代長白山踏查活動及對三江源的記述》 | 李花子 | 20千 | 复旦大学韓国研究中心编:《韓国研究论》第二十三輯,世界知识出版社,2011年 |
《朝鮮司訳院の日本語教學について》(關于朝鮮司譯院日本語學教學) | 烏雲高娃 | 20千 | 《丝瓷之路》第一輯,商務印書館,2011年4月 |
《“送晉卿丞相書”年代考—以高麗遷都江華島之後的蒙麗關系爲背景》 | 烏雲高娃 | 13千 | 《西部蒙古論壇》,2011年第1期 |
《忽必烈第三次征日計劃及诏谕日本》 | 烏雲高娃 | 9千 | 《西部蒙古論壇》,2011年第2期 |
《朝鮮司譯院都提調、提調及蒙學》 | 烏雲高娃 | 15千 | 《西部蒙古論壇》,2011年第3期 |
《〈青海衛拉特法典〉後記中的朵爾基旺秋一人名考》 | 青格力 | 10千 |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,《西部蒙古論壇》,2011年第1期 |
The Formation of The D?rben Oyirad Alliance, | 青格力 | 15千 | Eurasian Studies, 商務出版社, 2011年1月 |
《 四オイラド史の成立》 | 青格力 | 25千 | 《蒙古史研究現狀と展望》(日文著作),東京:明石書店,2011年6月 |
《蒙元時期蒙古文書中的“威懾語”》 | 青格力 |
| 《歐亞學刊》(国际版)新第1輯(總第11輯),商務出版社,2011年10月 |
《俄羅斯漢學的奠基人——比丘林》 | 李偉麗 | 15千 | 載《溝通中俄文化的橋梁——俄罗斯汉学史上的院士汉学家》,外语教学與研究出版社,2011年5月 |
《“寄田”與“仰谷”》 | 李豔玲 | 11千 | 載《第一屆絲綢之路國際會議論文集》,文物出版社,2011年10月 |
(八)社會史研究室
《清中前期宮廷滿洲祭祀典禮的制 作及其意義》 | 邱源源(合作) | 28千 | 《清史論叢》2011年號 |
《旗民與满汉之间:清代“随旗人”初探》 | 邱源源(合作) | 12千 | 《清史研究》2011年第1期 |
《說五京——辽與其敌对政权对合法性的争夺》(“A Tale of Five Capitals: Contests for Legitimacy between the Liao and its Rivals”) | 林鹄 | 28頁,15千(英文單詞) | 《亞洲史雜志》(Journal of Asian History,A&HCI [Arts &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,與SCI、SSCI並列]收錄雜志)44卷2號,2010年12月 |
《辽城市景观的感知與游牧帝国的政治实践》(“Perceptions of the Liao Urban Landscapes, Political Practices and Nomadic Empire”) | 林鹄 | 21頁12千英文單詞 | 《考古對話錄——當代考古爭鳴》(Archaeological Dialogues:A Journal for Debating Contemporary Archaeology) A&HCI收錄雜志)18卷2號,2011年10月 |
(九)文化史研究室
文章:《汉魏丛书的整理與研究》 | 孫曉 | 3千 | 《增訂漢魏叢書》人民出版社,2011年 |
《史記考證資料例言》 | 孫曉 | 12千 | 巴蜀書社,2010年出版 |
《1887版大英博物館館藏中文刻本、寫本、繪本目錄》·書目索引 | 孫曉 | 70千 | 人民出版社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|
《關于閩刻本十三經》 | 孫曉 | 3千 |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,2011年版《閩刻明版十三經》 |
《宋代浙江佛寺與名茶》 | 沈冬梅 | 9.5千 | 《浙江樹人大學學報》(人文社會科學版) 2011年第1期 |
《盧仝生平研究》 | 沈冬梅 | 9.6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2月 |
《景德传灯录》與禅茶文化 | 沈冬梅 | 1.8千 | 《禅茶:历史與现实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|
《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敦煌史學研究》, | 楊寶玉 | 20千 | 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8月。(說明:因看到樣書晚,去年未申報) |
《悟真于大中五年的奉使入奏及其對長安佛寺的巡禮》 | 楊寶玉、吴丽娱 | 12千 | 《吐魯番學研究》2011年第1期。 |
《后唐明宗时代的国家政局與归义军及甘州回鹘的入贡中原》 | 吴丽娱、楊寶玉 | 16千 | 《敦煌吐魯番研究》第12卷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7月 |
《俄藏敦煌文獻研究述評》 | 楊寶玉、陳麗萍 | 23千 | 《2011年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|
《曆史研究所的敦煌學研究》 | 楊寶玉 | 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·社科院專刊·學園》2011年6月16日 |
《俄藏敦煌文獻研究論著索引》, | 陳麗萍、楊寶玉 | 19千 | 《2011年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8月 |
《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》 | 劉中玉 | 12千 | 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(當年未報) |
《元人以書入畫論探析》 | 劉中玉 | 12千 | 刊于《書法與绘画的相关性》(兰亭论坛第三輯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年1月 |
《<富春山居圖>的创作心境與文化类型》 | 劉中玉 | 12千 | 刊于《黄公望與<富春山居圖>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文物出版社,2011年10月 |
《胡厚宣先生學術簡述》 | 胡振宇 | 3千 | 《国学新视野》二○一一年六月 夏季號,漓江出版社 2011年7月 |
福开森與卢芹斋,《傳記文學》 | 胡振宇 | 5.7千 | 《傳記文學》2011/05總第252期 |
《明代赐赴琉球冊封使及赐琉球国王礼服辨析》 | 趙連賞 | 14千 |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1期 |
《明代薊州鎮總兵官服等級考識——以戚繼光爲例》 | 趙連賞 | 15千 | 《明史研究論叢》第九輯 紫禁城出版社 2011年6月 |
《朱元璋對明代冕服制度的影響》 | 趙連賞 | 14千 | 《明太祖與凤阳》黄山书社 2011年6月 |
《中國明清外銷瓷對歐洲瓷窯的影響》 | 劉明杉 |
| 《中華文化畫報》,2011年1月 |
《明朝那些色兒》 | 劉明杉 | 10千 | 《中國收藏》,2011年1月 |
《青花瓷裏一簾幽夢》 | 劉明杉 | 6千 | 《中國收藏》2011年11月 |
《試論陶弘景的“夢通術“》 | 劉永霞 | 20千 | 《道學研究》2011年第1期 |
《論<肘後百一方>的“鬼邪致病方”》 | 劉永霞 | 20千 | 《恒道》2011年第3期 |
(十)历史文献與史学史研究室
《评〈唐書輯校〉》 | 孟彥弘 | 15千 | 載《唐研究》第16卷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向達別傳》 | 孟彥弘 |
| 《紀念向達教授誕辰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》,中華書局,2011 |
《〈中国史新论〉評介》 | 孟彥弘 |
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6期 |
《再谈唐代过所的申请、勘验过程中的“副白”與“录白案记”——與李全德先生的商讨》 | 孟彥弘 | 15千 | 《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》第1輯,紫禁城出版社,2011年 |
《〈天聖令〉與唐宋制度研究》第二编第二章、第三章 | 孟彥弘 |
| 《〈天聖令〉與唐宋制度研究》(黃正建主编)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1年 |
《當前曆史知識社會化刍議》 | 楊豔秋(合著) | 10千 | 《史學史研究》2011年第1期 |
《“仁祖反正”辨诬與〈明史〉东传及清代中朝关系透视》 | 楊豔秋 | 11千 | 《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——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》,中華書局2011年8月版 |
《明代周禮學概述》 | 楊豔秋 | 9千 | 《孔子学刊》第一輯 上海世纪股份出版有限公司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|
《探討唐代舉子科考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意識——<唐代舉子科考生活研究>簡介》 | 劉琴麗 | 5.5千 | 《學術動態》2011年第1期 |
《王永平<游戏、竞技與娱乐:中古社會生活透視>評介》 | 劉琴麗 | 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2期 |
《唐代幽州军人與佛教——以<房山石經題記彙編>爲中心》 | 劉琴麗 | 12千 | 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1年第6期 |
《漢代家産繼承析論》 | 徐歆毅 | 7千 | 《徐州工程學院學報》2010年第4期 |
《2010年秦汉史研究綜述》 | 徐歆毅 | 17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5期 |
(十一)曆史地理研究室
《說<水經·江水注>之漢安縣》 | 李萬生 | 8.5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2期 |
《<曆史的另一角落>簡評》 | 李萬生 | 1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》2011年1月25日 |
《明代雁北地区城堡的职能與选址特征》 | 孫靖國 | 17千 | 《中國曆史地理論叢》2011年第4期 |
《晉冀北部地區漢代城市分布的地理特征》 | 孫靖國 | 40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2011年10月 |
《福建海防圖》初探 | 孫靖國(第二作者) | 5.5千 | 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2011年第1期 |
《烏魯木齊的秘密:現代城市中隱藏的古代城市》 | 成一農 | 5千 | 《地圖》2011年2期 |
《尋找“老上海”:現代化背後的原 生態生活》 | 成一農 | 5千 | 《地圖》2011年3期 |
《北京:真古董、假古董》 | 成一農 | 5千 | 《地圖》2011年第4期 |
《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綜述》 | 成一農 | 10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10期 |
《“天下圖”所反映的明代的“天下觀”》 | 成一農 | 1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 |
《中国文明初期的洪水與传统水利的肇始》 | 張興照 | 10千 | 《博士後交流》2011年第1期 |
(十二)中国史研究编輯部 科研处
《元代內遷的一個阿裏馬裏家族——“也裏可溫”的新資料》 | 陳高華 | 15千 | 《隋唐宋辽金元史论丛》第一輯,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2月 |
《元代内迁的畏兀儿人與佛教》 | 陳高華 | 25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1期 |
《走向未來的秦漢史研究》 | 彭衛 | 4千 | 《史學月刊》2011年第5期 |
《漢代酒事考》 | 彭衛 | 10千 | 《宜賓師範學院學報》2011年第3期 |
《漢代酒事考(續)》 | 彭衛 | 10千 | 《宜賓師範學院學報》2011年第9期 |
《漢代人的肉食》 | 彭衛 | 70千 | 《中國社會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7輯 |
《高加索人群在漢帝國的活動和生活》 | 彭衛 | 18千 | 《树人启智——彭树智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|
《研究范式的对话與学术进步——以<劍橋秦漢史>爲例》, | 彭衛 | 12千 | 《社科大講堂》,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 |
《造紙史話》 | 曹江紅(合著,爲第二作者) | 全書15萬,本人承擔5萬 | 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 |
《春秋霸主政治的幾個問題》 | 邵蓓 | 8千 | 孟世凯主编《赵光贤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《趙兵器銘“馬重”解》 | 蘇輝 | 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第2期 |
《兵器銘文上的戰國名將廉頗》 | 蘇輝 | 2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1年5月19日 |
《2010年先秦史研究概覽》 | 蘇輝 | 1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6期 |
《清代雍正時期京西的水利營田》 | 李成燕 | 20千 | 《清史論叢2011年號》 |
《中國古代“小學”含義的演變》 | 李成燕 | 9千 | 《廣西師範大學學報》2011年第1期 |
《朱元璋暨鳳陽帝鄉文化學術討論會在鳳陽召開》 | 李成燕 | 1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0年第3期 |
《魏晉墨學之流播及相關問題》 | 樓勁 | 14千 | 《中國史研究》2011年第二期 |
《西汉时期“革命论”之退化與政治思想之转折变迁》 | 樓勁 | 31千 | 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刊》第七集 2011年10月 商務印書館 |
《魏晉の子學の流傳に関する二、三の問題》 | 樓勁 | 45千 | 『魏晉南北朝における貴族制の形成と三教·文學??歴史學、思想史、文學の連攜による』日本汲古書院2011年9月 |
六、譯文
《2009年日本的殷、周、春秋史研究》 | 楊振紅譯 | 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1期,被《人大複印資料·先秦、秦漢史》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 |
《2009年日本的戰國秦漢史研究》 | 楊振紅譯 | 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3期,被《人大複印資料·先秦、秦漢史》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|
《2009年日本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》 | 楊振紅譯 | 8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4期 |
《2009年日本的隋唐史研究》 (山下將司撰) | 黃正建 編譯 | 7.6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2期 |
《2009日本的五代宋元史研究》 | 蔡春娟譯 | 8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2期 |
《黃仁宇《中國社會的特質》 | 陳時龍譯 | 20千 | 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(中華書局)2011年4月 |
《黃仁宇《倪元璐:新儒家官僚的“現實主義”》 | 陳時龍譯 | 22千 | 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(中華書局)2011年4月 |
《黃仁宇《明代的財政管理》 | 陳時龍譯 | 47千 | 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(中華書局)2011年4月 |
《黃仁宇《16世紀明代的軍費》 | 陳時龍譯 | 21千 | 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(中華書局)2011年4月 |
《世袭與禅让——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》(新譯本) | 張海燕譯 | 30千 | 商務印書館,2010年12月 |
《早期中国历史、思想與文化》(增订本) | 張海燕譯 | 30千 | 商務印書館,2011年7月 |
卢泰敦:《新罗、唐战争與新罗、日本关系》 | 李花子譯 | 7千 | 余太山、李錦繡主編:《歐亞學刊》第9輯,2010年12月 |
《〈游牧民與外部世界〉第二版导言》 | 賈衣肯譯 | 50千 | 《西域文史》第五輯,科学出版社,2010年12月 |
翻譯《口述史與<艱難時代>》 美]邁克爾·弗裏奇著 | 邱源媛譯 |
| 载《口述史讀本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|
围绕《大唐元陵仪注》的诸多问题(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 金子修一 撰) | 博明妹譯 | 12千 | 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2011年第四期 |
秦对巴蜀的控制與移民(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工藤元男 撰 ) | 博明妹譯 | 13千 | 《炎黃文化研究》第13輯2011年11月出版 |
《口述史與<艱難時代>》,[美]邁克爾·弗裏奇著, | 邱源媛譯 | 10千 | 载《口述史讀本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|